首页 > 资讯

全球速讯:务玉龙:让盾构机在喀斯特地貌顺利掘进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时间:2023-05-06 22:56:57
分享到

“盾构刀盘前面又遇岩熔发育层,泥夹石含水很多,要24小时监控盾构机掘进情况……”在贵阳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皂角井站-太慈桥站区间隧道施工现场,一个头戴安全帽,正聚精会神监控盾构机运行情况的青年人向身边的同事叮嘱。他,就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盾构公司经理务玉龙。

湿热的隧道,无处不在的溶洞、暗河,这就是喀斯特地形占全域70%的贵州省地貌。“在‘豆腐渣’里打洞,而且要驾驭像钢铁长龙的‘盾构机’,在地下里穿行,更是难上加难。”务玉龙说。


(资料图片)

会战“喀斯特”,誓啃硬骨头

下穿岩溶发育底层、长距离硬岩掘进、穿越浅埋河流……开工前梳理的施工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进场之初,务玉龙带领团队抓盾构施工临建建设,积极对接盾构制造厂家,吸收和分析贵阳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层特点,对项目施工的盾构机进行针对性设计,多次组织远程视频设计联络会,保证选型和制造的盾构机适应项目施工地层,为实现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层盾构施工的成功运用和快速高效掘进提供有力保证。

2020年5月29日,随着一声令下,“黔进3号”盾构机发车启动,向着未知的岩溶地层勇敢掘进。

挑战“破碎带”,技术解难题

2020年7月,盾构机掘进途中遇到了岩层破碎带,巨大的地下水压造成泥浆喷涌,“每掘进1.5米,清出的泥水和渣子就能装满2000个小号编织袋。”务玉龙说,那段时间,每天盾构机只能前进3米,光清理泥渣就要花八九个小时,“只3天时间,不少工人就因为太苦太累辞职走人了。”

除了晚上回驻地睡觉,连续整整一周,务玉龙把自己“扔”在了隧道里,冥思苦想如何解决难题。

经过勘测和研讨,他果断在全线率先采取泥浆碴土分离处理系统,增加一套渣土压滤设备,有效将碴土和泥浆进行分离。通过处理后的碴土能及时进行外运,泥沙水分离后还可进行循环利用,既解决了影响进度的重大施工难题、又让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管控,光是运输成本,就省下近千万元。

从土里“抠”钱,务玉龙在整个3号线工程里都是有名的。虽然相比于常规盾构机,“黔进号”已配备了更好的“牙口”,但如果遇到坚硬的风化白岩,平均每掘进30米就要停车检查刀盘并更换磨损严重的刀具。靠着多年与盾构机打交道的经验,务玉龙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微调,从而实现了盾构机每掘进75米检查一次刀盘,刀具损耗也只有3把左右。每月预计掘进的150米速度,也提升到月平均220米。

穿越“河桥带”,巨龙能绣花

遇事多动动脑,“拦路虎”也得“俯首称臣”,务玉龙身上就有这么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面对盾构机需要两次下穿铁路桥、浅埋河流、老旧密集住宅平房等多处建(构)筑物的重大风险,他提前对沿线房屋、管线进行调查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参与沟通协调,逐一建筑物、逐户进行入户调查,给沿线居民吃下一颗“定心丸”,仅用33天就完成了四方河路站-皂角井站区间建构筑物调查,及时形成调查报告,利用补勘及跨孔CT,揭露溶洞和破碎带,对影响盾构施工的溶洞进行预注浆加固处理,施工过程中通过HSP法及伪随机震源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内采用洞内超前钻注一体机注浆加固施工工艺,对全线进行洞内外雷达扫描检查施工段壁后浆液密实度,确保盾构掘进过程中下穿铁路桥、浅埋河流及多处建(构)筑物的安全。

勇当“急先锋”,全力保开通

2020年,面对突出其来的疫情“大考”,务玉龙带领团队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在得到复工复产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回项目部,号召全体参建者在劳动竞赛中比速度求质量,在考核评比中稳进度创效益。疫情期间,盾构施工稳扎稳打。施工过程中,创造了喀斯特岩溶发育硬岩地层单日最快掘进19.5米、月进尺319.5米、月均212米的全线新纪录,2021年10月,如期实现全部盾构施工区间隧道贯通。

酷暑风霜15载,从杭州、长沙,再到南宁、贵阳……务玉龙用朴实无华和栉风沐雨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荣光。(杨秀平)

关键词: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